为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暑假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学工团队深入部分困难学生家庭,送去学院的关怀与温暖,并实地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搭建家校联动桥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图为学工团队走访现场) 走访过程中,辅导员们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细致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难题以及成长环境,并向家长反馈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与取得的进步。辅导员们还详细介绍了国家与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克服暂时困难。受访学生家长对学院老师的远道而来和长期以来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们感慨道:“老师们这么远专门来看我们,真的太感动了。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放心!”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不负期望。学生们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将牢记师长的嘱托,自强不息,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庭、学校和社会。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完善资助体系,拓宽帮扶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助力每一位艺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9/02
为保障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艺术设计学院于9月1日开展了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此次检查旨在全面把控教学工作情况,确保新学期教学秩序稳定,提升教学质量。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钱琳、骆琼携教学管理人员及辅导员组成的专项检查组,对全院开学第一天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检查。(图为检查组深入教学一线检查) 检查组着重查看了教师教学计划的执行、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在课堂教学检查环节,深入课堂全程观摩教学,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一手资料。(图为检查组深入教学一线检查) 本次期初教学检查的顺利进行,为艺术设计学院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9/02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浙人社办发〔2025〕17号)文件精神,浙江省《旅游业变革与创新》高级研修班于8月27日至29日在嘉兴成功举办。此次研修班主要面向浙江文旅政府部门、教学单位以及文旅企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研修班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培训,并结合研修主题安排了现场教学。(图为培训现场)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孙锋平老师作为五位应邀专家之一,为该研修班主讲了《AI赋能,文化新生》课程,获得学员一致好评。该课程深入探讨了讯飞星火文旅大模型如何赋能文旅业G(政府)、B(文旅企业)、C(文旅消费者)三端的智能管理决策,如何提升决策效率和游客体验。此外,课程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大模型深度挖掘江南古镇的地方志、历史人文传说等文旅题材,以及AIGC如何赋能文旅运营、文旅策划,VR技术如何提升游客沉浸式文化体验。(图为孙锋平老师授课现场) 讲座中融入了AIGC在数字人创作、智能歌词创作、文旅策划案创作等方面的互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9/01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首次参赛即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73个奖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5项和优秀奖41项,展现出学院在创新设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实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由中国包装联合会主办,是行业内权威性高、影响力广的专业赛事。本届大赛竞争激烈,评选标准严格,获奖比例较低:一等奖仅占1.07%,二等奖为2.36%,三等奖为9.23%,优秀奖为15.02%,综合获奖率不足28%,甄选难度可见一斑。在此次高水平的角逐中,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凭借出色的创意构思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成功脱颖而出,首次参赛即获奖73项,其中金旭同学的平面插画设计《东方潮妆》在激烈的角逐中斩获一等奖。程欣然同学的非遗文化传播应用设计《“春节·中国韵”——喜迎2025年非遗春节视觉创意设计》同样荣获一等奖(更多获奖名单参考附件:获奖名单-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取得如此成绩不仅实现了参赛的“开门红”,体现了学院师生出色的创意能力和专业水平。更是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8/28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有志青年实践团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与热情,踏上了前往湾沚区六郎镇政和村的“三下乡”之旅。在烟波浩渺的大港中,他们以画笔为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定格于村巷白墙之上。(图为团队合影) 在政和村,有志青年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了村干部、非遗传承人等,了解政和村基本村貌、产业特色以及非遗荷叶灯发展历程。在充分调研和沟通之后,实践队决定将政和大港周边的渔民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放荷叶灯,祈求平安的景象以墙绘的方式呈现。为了将墙绘传递“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的核心理念,有志青年队的团员们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完善,最终设计出一幅大港荷叶灯。 创作期间恰逢高温,青年团员们不畏酷暑,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勾勒轮廓、调配色彩、细节渲染等,每一步都力求精益求精,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背,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创作热情。(图为创作过程) 在青年团员们的努力下,非遗荷叶灯得以在墙面上全景呈现。村民纷纷驻足欣赏,对呈现的画面赞不绝口。“画得太像了!这就是我们政和的大港、政和的灯!”村民汤先生高度评价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24
盛夏时节,自7月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艺术设计学院何德旭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梦军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热情与创意,奔赴芜湖市无为市福渡镇,以墙为卷、以笔为媒,开展了为期数日的墙绘实践活动。如今,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墙绘作品已在乡村角落绽放光彩,为这个夏日的小镇增添了别样活力。(图为团队合影) 调研走访,锚定创作方向 抵达福渡镇后,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实践。为让墙绘作品真正融入乡村、贴近民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梦军,艺术设计学院何德旭老师四天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深入走访村庄,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亲切交流,了解福渡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在走访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对美好环境与文化滋养的双重需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要论述,团队确定以“生态美、乡村兴”为主题,将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愿景融入墙绘创作。(图为走访调研过程) 艺术实践,勾勒振兴图景 夏日的乡村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队员们的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24
当朝阳洒落无为市蜀山镇的街巷,一群身着志愿马甲的青年学子正挥洒汗水,以画笔为媒,让古老的非遗“鱼灯”在乡村墙壁上灵动“游弋”。自7月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扎根蜀山镇,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鱼灯,开展主题墙绘行动。他们用艺术诠释乡土情怀,用青春点亮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校地协同、青春建功的动人篇章。(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妙笔绘灯影,非遗焕新颜。实践团以承载百姓丰收、平安、吉祥祈愿的无为鱼灯为核心元素,深入挖掘其民俗内涵。学子们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鱼灯文化进行创新性艺术转化。“我们希望能把鱼灯这一民俗‘翻译’得让更多人看懂、喜欢。”负责主视觉构图的2024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陈浩然介绍道。他们在设计中巧妙融入节日元素,力求画面既展现文化底蕴,又富有亲切感与时代气息,让沉睡的非遗在墙面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图为会议讨论现场) 丹心映赤诚,汗水润乡情。盛夏蜀山,日间气温常超35℃。面对酷暑考验,实践团成员们早出晚归,每天坚持在墙前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22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庐韵心坊”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辅导员张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芜湖市三元养老院,为老人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传统庐剧、漆扇制作、京剧画脸谱等互动体验项目,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图为布置现场) 清晨,12名身着统一志愿服的大学生便忙碌起来。作为开场节目,学生陶强胜、孙恒馨身着传统戏服,以一曲《讨学钱》选段瞬间点燃现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庐剧,今天现场听,感觉特别亲切!”80多岁的王奶奶激动不已,热爱戏剧的她,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些孩子真用心,老人们很久没这么开心了。”一名护工感慨道。(图为团队成员庐剧表演) 非遗展示区更是热闹非凡。在漆扇制作台前,学生郑璐琪讲述着传统大漆工艺,在她的指导下,吴奶奶尝试亲手涂抹漆料,虽觉不易却成就感满满:“这比我想象的难,但很有意思!”另一侧,画脸谱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老人。志愿者们用画笔在勾勒京剧脸谱,并讲解色彩寓意:“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