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族群、社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2025年3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用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剪纸艺术因其简单易学又富有变化的特点,迅速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从纸张的折叠到纹样的勾勒,每一步都凝聚着传统智慧。团扇制作环节,大学生化身非遗传承人,到陶行知幼儿园向小朋友介绍团扇的历史背景与制作工艺,从选材到装裱,再到绘制图案,小朋友一步步跟随指导,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团扇作品。(图为制作现场) 油纸伞制作则是一场视觉与技艺的盛宴。色彩斑斓的伞面,搭配精细的骨架,每一把油纸伞都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从调配色彩、固定伞骨,再将伞面绘制成心中的模样,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匠心与热情。(图为油纸伞制作)漆扇承古韵,巧手寄心愿。徽州漆扇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徽州




3月21日至4月15日,艺术设计学院《装置艺术》课程作业展在A11博艺楼一层展厅举办。本次作品展共展示19个科大讯飞主题艺术装置、19个校园生活表现装置作品,由孙浩成老师带领环境设计专业2201、2202班的同学们组织布置《装置艺术》课程作业展。(图为展览现场) 《装置艺术》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置艺术的历史脉络、理论框架和创作方法,并通过实践探索装置艺术的多种可能性。课程将涵盖装置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艺术家及作品、材料与空间的关系、观众参与等方面内容。本课程在课堂与作业中把握“工程型人才培养”,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创作实践、作品展示等环节,提升对装置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活动最后,参展老师、学生合影留念。此次作品展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意才华,也体现了同学们用心创作的成果荟萃,内容足够丰富,形式足够多样,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融合创新的展示平台,充分体现出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图为学生参观展览)(图为师生合照




3月19日,芜湖市湾沚区第一小学门前的盲道上,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大学生手持画笔,用环保颜料为灰白地砖注入春日色彩。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传2302班的10名志愿者,通过专业彩绘改造无障碍设施,呼吁社会关注盲人出行权益。专业设计保障功能,彩绘盲道获市民点赞 活动前期,团队在指导老师张旭的指导下完成方案策划与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经湾沚区城管局及相关部门审核后实施。选用通过安全认证的环保涂料,确保盲道凸起纹路触感不受影响。设计以“春日”为主题,采用扁平化手法绘制卡通动物、萌芽绿植等图案,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图为前期材料准备) 现场志愿者们分工明确:一组用专业工具清洁并修复破损砖面,另一组用工具定位绘画区域并现场调色。活动负责人李同学介绍,团队提前对图案进行触觉测试,确保盲人通过盲杖能感知路径变化。彩绘过程中,志愿者们先用防水粉笔构图,再分层涂抹颜料,最后模拟盲人行走测试通行效果。(图为活动现场)从“被围观”到“共参与”,市民现场受教育 彩绘活动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志愿




3月18日,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全体大会在博艺楼(A11)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往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同时展望新年,规划学生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参会人员包括胡亚男老师和张旭老师以及学生会全体成员。(图为会议现场) 会上,胡亚男老师首先发言。她对学生会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针对2025年提出以下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理论学习等方式,引导广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的各项任务,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非遗传承系列活动,助力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三是持续推进学生会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培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四是加强与其他学生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紧接着,张旭老师也发表讲话。他结合当前社会趋势和新媒体的发展,深入剖析了学生会未来的走向。他指出,在新的一年里,学生会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




3月19日,一场以“探索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学主题会议成功举行,基础教研室的全体成员线上参与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为艺术创作教学带来的变革与机遇。(图为线上会议截图)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李任梅老师阐述了开展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她指出,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从绘画、设计到文学创作,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图为线上会议李任梅发言) 在主题分享环节,韩旭老师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绘画工具在基础绘画教学中的实践”的报告。他、她通过展示一系列学生作品,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绘画软件辅助基础绘画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构图、色彩搭配等基本技巧。在热烈的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在艺术创作课程中合理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




三月,春光明媚,生机盎然,也是雷锋精神闪耀的时节。为响应社会号召,传播非遗文化,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同学们社会责任感与爱心,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产品2301班全体学生在芜湖湾沚区东湖幼儿园开展了“雷锋精神刻我心,走进校园传非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当日,志愿者们精心筹备,提前与东湖幼儿园校方取得联系并沟通妥当。同时,与小朋友们进行深度的交流,拉近彼此距离,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非遗文化面塑授课环节,志愿者们通过播放关于非遗文化面塑的视频,带领小朋友一起学习了解非遗文化的种类,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随后,拿出面塑材料,引导小朋友初步认识面塑,传授面塑知识,让小朋友们感受非遗文化内涵,展示并教导他们如何制作面塑,鼓励小朋友传承非遗文化精神,探索更多非遗文化。(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面塑知识) 授课结束后,志愿者们陪伴小朋友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包括给小朋友们讲雷锋精神的故事,让雷锋精神在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在室内玩木头人、萝卜蹲等游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小朋友们尽




为了提升产品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使用智慧课堂辅助教学的频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设计专业教师运用AIGC融入课堂和设计实践的能力,构成形成性评价体系。3月19日下午在艺术设计学院A11E406开展智慧课堂理念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讨论会,会议由全体产品设计教研室教师参加,李广栋主任主持,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有序进行。(图为李广栋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李广栋主任运用交互设计流程与方法课程作为核心案例,讲解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程管理技巧和展示线上课堂教学资料。得到了教研室教师的一致好评,纷纷在会后向李主任求教相关经验。薛遥老师使用摄影课程素材作为智慧课堂的分享内容,讲述在摄影课堂中,摄影影棚的硬件设施和智慧课堂的软件设施,如何形成线上线下的联动,生成出课堂的“化学反应”,帮助学生打造沉浸式课堂,提升学习兴趣。 温馨老师运用生活用品设计讲述智慧课堂过程管理方法,李明月老师运用产品功能设计课程讲述智慧课堂课程体系,刘富营老师运用产品程序




3月19日,环境设计专业全体教师于艺术设计学院N104开展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会上,教师们踊跃分享教学成果。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教师表示,学生在实际项目驱动下热情高涨,设计作品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不少学生借此获得实习机会;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称,课程满意度大幅提升,期末成绩也更理想。案例教学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小组合作学习法则切实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图为会议现场) 面对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教师们聚焦课程体系优化深入探讨。有教师提议增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应用课程,以契合行业前沿趋势;也有教师建议整合现有课程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同时强化跨学科课程设置,如融入生态学、心理学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合作成果斐然。教师介绍加强教学与企业合作途径,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学生在实践中能力显著提升,众多学生收获企业实习意向;还有教师分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助力学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针对实践教学中企业参与度低、部分学生不适应自主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