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艺术设计学院成功召开了聚焦科研方向与锻造核心团队研讨会,会议在博艺楼会议室会议室顺利举行。特邀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成义教授作专题报告,围绕科研团队及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前沿科研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图为张成义教授讲话) 本次研讨会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学科交叉融合,重点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数字化创新的多维路径。张成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科研工作需紧密对接国家文化战略需求,以重大项目和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核心团队。 报告中,张成义教授结合多个典型科研案例,系统阐述了未来发展方向:一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研究,以黄山为样本,开展从地质地貌、生态保护到文化景观的全方位科研攻关;二是艺术基金的传播交流项目,推动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与国际合作;三是科研团队人才梯队培养,建立“传帮带”机制与青年人才成长通道;四是3D数字化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非遗保护、文物修复、虚拟展示等创新应用场景。这些方向既凸显人文底蕴,又彰显科技赋能,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广阔空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功能型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11月7日,艺术设计学院“不忘初心党”“牢记使命”功能型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员宿舍”挂牌活动,学院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出席本次活动。(图为会议现场) 会上,“不忘初心”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王大婷在讲话中强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扎根日常、融入生活,希望每间党员宿舍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初心课堂”,让红色基因在宿舍落地生根,让责任担当在日常熠熠生辉。“牢记使命”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汪冰啸表示,希望支部党员要以挂牌为契机,在学业帮扶、文明修身、安全保障、学风建设等方面树立标杆,切实把功能性党支部的育人效能延伸到宿舍“最后一米”。(图为功能型党支部书记发言) 随后,党支部书记分别为党员宿舍代表授予“党员宿舍”标识牌。挂牌过程中,党员们庄重地将标识牌张贴在宿舍门醒目位置,不少路过的同学驻足观看。部分党员代表纷纷表示:“‘党员宿舍’的牌子不仅挂在门上,更要挂在心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7
为积极响应2025年“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号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艺术设计学院于11月6日成功举办了以 “拥抱情绪,与爱同行”为主题的心理微电影比赛。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所长,通过镜头语言探索内心世界,传递心理健康正能量。(图为活动现场) 本次大赛吸引了学院各年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二十余部。同学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青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成长与感悟,凝练成一帧帧动人的画面。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学业压力、社交恐惧、自我认同、家庭关系、梦想与现实的平衡等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议题。(图为微电影内容) 在参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深刻的思考与温暖的关怀。有的作品以悬疑的手法,隐喻个体内心被“焦虑”与“抑郁”情绪困住的状态,最终通过自我觉察与外界的帮助寻得光明;有的则以温暖的纪实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与陪伴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支持的巨大力量;更有作品大胆运用动画、拼贴等先锋艺术形式,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7
11月5日,艺术设计学院成功召开了科研方向与团队组建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整合学院科研资源,凝聚科研力量,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明确方向、组建高效团队,推动学院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建、骆琼以及学院引进博士、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和省级以上项目主持人参加会议,共同为学院科研发展出谋划策。(图为骆琼主持会议) 骆琼强调,科研是学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学院科研力量分散、方向未能凝练的现状,制约了高层次项目的申报与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最终,明确提出了破局之道:必须围绕现有平台与专业,整合研究方向,组建目标明确的科研团队,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科研力量。(图为研讨会现场) 科技处处长王伟在发言中强调,团队建设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研究任务,实现精准分工与协同创新。他指出,研究方向应紧密结合非遗保护、数字化传承与智能化创新,充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非遗+数字+智能”的交叉融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科研品牌。周建在总结指导中指出,科研团队成员构成要与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6
由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学在信工”系列活动之“艺启榜样,信创未来”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于10月30日在A11会议室举行。现场评委老师由学院学工主管陶涛和全体辅导员组成。本次活动旨在挖掘和表彰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方面表现卓越的学子,并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学生跨界融合、勇于创新,共同描绘成长与未来的新蓝图。(图为活动现场) 在本次“十佳大学生”评审的舞台上,候选人以多维度、立体化的方式全面呈现了新时代艺术设计学子的卓越风采。他们不仅是专业领域的深耕者,更是跨界融合的实践者。从关注身边事、反映社会话题的设计,到在高级别竞赛中拿奖的创作;从服务社区的美育实践,到学生工作岗位的担当奉献,每一位候选人都在有限时间内,通过精炼的陈述、生动的影像与扎实的作品集,构筑起独特的“个人品牌画像”。这场答辩超越了单纯的成绩比拼,成为一场关于设计思维、人文情怀与成长轨迹的深度对话,生动诠释了“十佳”称号所蕴含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图为活动现场) 陶涛在点评中表示:“今天的比赛不仅是一场评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6
10月31-11月3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召开。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教研室邢龙老师的论文《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中国新媒介生态研究述评》,经专家组评审后成功入选会议论坛,并受邀在“新时代语境下艺术理论研究新趋向”分会场作专题发言,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新媒介与艺术理论交叉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也为学校赢得行业认可。本次年会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筹)主办、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以“新科技·新趋向,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建构”为主题,设置四大分议题,汇聚全国艺术学理论领域专家学者,是该学科极具权威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高端对话空间。(图为年会开幕式) 11月2日上午,在河北大学七一路校区图书馆211会议室,邢龙发表讲话。所属分会场紧扣年会“新科技·新趋向”核心,探讨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理论研究的突破路径。其研究以“新媒介生态”为核心,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搭建“技术-社会-政策”联动框架,与议题高度契合,为分会场提供了兼具数据支撑与理论深度的视角。(图为邢龙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4
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亲子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学院氛围,艺术设计学院分工会于11月1日(星期六)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亲近自然,乐享丰收”主题亲子采摘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学院众多教职工及其子女的积极参与,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亲近自然的愉快周末。(图为活动合影) 深秋时节,天朗气清,正是收获的好时机。活动当日,参与活动的教职工家庭准时抵达指定的郊外生态农场。一进入采摘园,孩子们立刻被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和田间地头的盎然生机所吸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指引和简单介绍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快乐的采摘劳动中。果园里,家长们耐心指导孩子如何辨别果实的成熟度,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动手实践,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秋季果实摘下,放入篮中。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的惊叹声、欢笑声以及亲子间的温馨互动,其乐融融。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农事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图为亲自采摘现场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3
2025年10月末,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受邀参加闽西南第六届暨厦门市第二十一届校企合作对接活动。本次活动以“校企聚鹭岛 职启闽西南”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深度融合。(图为活动现场)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活动现场设立了专门展区,重点展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财务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市场营销等优势专业。学院代表与来自闽西南各地的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并就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定向培养等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 活动期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钱琳、骆琼,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为学院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推动产教融合迈出了坚实一步。(图为安信工展台现场) 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不仅扩大了在闽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也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学院将继续积极参与此类活动,为区域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