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大类竞赛指数(本科2025版)》正式揭晓,我校凭借在艺术与设计类学科竞赛中的出色表现,成功跻身全国B-档行列,展现了我校在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坚实基础与特色创新发展。(图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大类竞赛指数榜单) 该指数由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联合浙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高等教育数智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评价体系包含赛事影响力、奖项竞争度、奖项分布度、层级选拔度、奖项规范性5个维度29项评价指标,涵盖 14 项竞赛,数据采集范围从 2012年到2024年,覆盖1167所本科院校,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各高校在艺术与设计大类竞赛中的实力和水平。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紧密围绕学科竞赛这一核心驱动力,将其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赛促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创新教育理念,将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和打造专业特色结合,重点推进学科竞赛项目培育。(图为学生获奖合影) 为确保竞赛指导的专业性与高效性,学院精心组建了一支金牌竞赛指导团队,通过优化选拔




5月3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钱琳、骆琼,行政兼党务秘书李卓娟一行赴安徽繁昌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芜湖琦利品牌创意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围绕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对接等议题展开深入洽谈,并签署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迈向新高度。聚焦产业需求,共筑人才输送桥梁作为安徽省首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繁昌区产业园集聚大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企业超百家,年营收超40亿元,配套人才公寓、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设施,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人才集聚高地。上午,学院一行参观了园区“城市人才客厅”及“紫云英人才社区公寓”,深入了解园区企业用人需求及人才服务模式。园区负责人谷老师表示,当前企业对具备数字化技能与创意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期待与学院共建“实习+就业”直通渠道,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双方就园区内墙绘项目展开座谈,初步达成由学院师生团队参与设计及制作的合作意向,以艺术赋能城市公共空间。(图为参观繁昌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深化协同机制,推动人才无缝衔接 钱琳在座谈中指出,




2025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数字媒体创新赛道现场决赛于5月24日在淮南师范学院(泉山校区)成功举行。本次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合肥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联合承办,得到了省内多所高校和数字媒体行业专家的积极响应与鼎力支持。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数字内容创作能力、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图为比赛现场) 媒体创新赛道共分为作品赛(A类)和技能赛(B类)。其中,A类作品赛“数字寻徽 创见皖美”为主题,我院经过组委会的网络初赛共有两支作品队伍进入现场决赛;B类技能赛赛题在现场发布,通过现场比赛进行,要求参赛团队在4个小时内完成比赛任务,并向专家展示设计效果,我院两组参赛队伍都在规定时候内完成赛题制作。学生们通过参赛不仅锻炼了自身的数字内容创作与表达能力,更深化了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理解,提升了跨学科协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图为参赛师生合影)(图为B类技能赛参赛现场)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载体作用,深入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为深入推进资助诚信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设计学院于5月28日成功举办一站式学生社区“诚助青春·信耀未来”资助诚信主题海报设计比赛。本次活动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处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展现青年学子对“诚信资助”的深刻思考与创新表达。(图为评审现场) 以赛促学,诚信教育融入艺术创作 作为学院年度品牌活动之一,本届比赛以“诚助青春·信耀未来”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政策,用视觉语言诠释诚信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活动共吸引100余件作品参赛,涵盖手绘、数字设计、动态海报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艺术设计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图为评审现场) 多元评审,佳作频现 比赛采用“专业评审”评选机制,特邀校内外艺术设计专家、资助工作负责人组成评审团,从主题契合度、创意性、视觉表现力三个维度对作品进行综合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及“最佳人气奖”等特色奖项。(图为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亮点




为严格把控教师准入质量,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确保新入职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5月28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精心组织并顺利开展了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此次测试分为两组,共有12名教师参与。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学院邀请了学院内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的资深教师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艺术设计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测试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工作小组特此召开会议,深入研究测试方案,明确测试内容、流程与评分标准,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公正性与规范性。同时,学院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精心安排测试场地、教学设备等,为测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图为测试现场1) 本次测试内容考察申请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应试者所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情况。重点考察应试者组织课堂实施、实现教学目的、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在教学设计环节,参与测试的人员需要根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动漫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5月28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动画教研室开展“智驭未来:LLM、AIGC新形态动画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共同探讨动画教育的创新路径,搭建动画教育教学的交流平台。会议由动画教研室副主任许倩芸主持,动画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上,大家结合教学实践,分享梳理了LLM 、AIGC技术对动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图为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教研室成员全面学习了LLM 、AIGC新形态的基本概念、最新进展及其在动画领域的应用潜力。陈玥老师介绍了基于AI算法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标签化分类海量动画作品,学生输入关键词即可精准获取对应风格、技法的案例,如水墨风角色设计或运动规律解析。她表示,智能检索系统让学习更高效,尤其适用于学生课下自主研究。同时展示了AIGC技术如何快速生成角色草图、场景概念图及分镜脚本。例如,输入赛博朋克风格城市夜景等关键词,系统可




近日,由艺术设计学院主办、视觉艺术社团承办的“非遗印记•光影传承”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在“一站式”学生社区A32报告厅盛大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在摄影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众多优秀作品,旨在通过镜头语言,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次摄影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在校生积极参与。参赛者们围绕“非遗”文化,深入挖掘,精心创作,提交了大量优秀作品。作品主题涵盖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作场景、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创意融合以及非遗相关节庆民俗活动等多个方面,内容积极向上,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保护意识 。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从细腻展现剪纸、皮影等非遗项目制作过程的画面,到生动记录传承人们专注创作、师徒互动的瞬间,再到富有创意地呈现非遗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的场景,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非遗故事。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对非遗文化的生动诠释,让观众们深刻领略到非遗文化在岁月长河中




为扎实推进2022级学生实习工作,引导学生明确实习目标、强化实践意识,5月22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在A32报告厅成功召开2022级实习动员宣贯会。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建、党总支书记钱琳、2022级辅导员及全体2022级学生共同参会。会议由辅导员汪冰啸主持。会议伊始,汪冰啸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老师,随后详细解读了《艺术设计学院2022级企业实习工作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讲述了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时间、岗位类型与需要向学院、指导老师、辅导员提交的材料等。(图为动员会现场) 聚焦实习意义,明确目标方向 随后,周建作动员讲话。他强调,专业实习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契机。他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指出,实习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平台,更是拓展视野、积累人脉、探索职业方向的机会,并寄语学生“以匠心致初心,在实践中淬炼专业本领”。(图为会议现场)(图为周建讲话) 周建从思政育人角度提出要求,希望学生以实习为窗口,践行“艺术服务社会”的学院精神,严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