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搜索
学院官网
首页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专业设置
师资队伍
教授风采
辅导员风采
骨干教师风采/特级教师风采
教学科研
教学改革
质量工程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科研动态
专业成果
学术交流
教学管理
规章制度
教学工作
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
就业指导
创新创业
学科竞赛
创业典型
学生工作
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
党建工作
组织结构
党员活动
网络展厅
教师作品
学生作品
提示信息
您的留言信息已经提交成功
学生工作
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灯映中秋月・手裁团圆意——艺术设计学院中秋灯会圆满落幕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8日,艺术设计学院“灯映中秋月・手裁团圆意”中秋主题灯会在A11教学楼一楼大厅温情启幕,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活动筹备阶段,学院学生会成员提前抵达现场,有序开展场地布置工作。同学们分工协作,将一盏盏精心准备的灯笼悬挂于大厅四周。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绘有中秋元素的纸面,晕染出温馨雅致的节日气息。部分成员细致粘贴灯谜纸条,将涵盖中秋文化与诗词常识的谜题整齐排列于展板之上。同时,盲盒交换区、手绘灯笼区及“中秋家书”书写区也逐一布置到位,各类物料齐备,细节周到,展现出组织工作的细致与用心。(图为活动现场布置)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四项特色环节吸引众多同学沉浸参与。“猜谜得礼”区前,同学们或凝神思索,或踊跃作答,答对者喜悦领取月饼及学院定制纪念品;“盲盒交换”区惊喜不断,同学们在互换祝福与手作中传递温暖,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中秋家书”环节温情流露,学子们伏案执笔,将思念与祝福落于纸笺,装入信封,寄往远方;手绘灯笼区则成为创意展示的舞台,大家结合专业所学,以玉兔、明月、
艺术设计学院
2025-10-09
艺术设计学院领导一行慰问2025级军训新生
艺术设计学院为切实落实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要求,保障军训任务安全有序推进,9月9日下午,学院副院长周建、钱琳,党总支副书记金亮、学工秘书陶涛以及新生辅导员吴航、王文翌一行赴军训训练场开展军训慰问活动。当日阴雨绵绵,参训新生仍以昂扬斗志进行队列、步伐等训练科目,展现出良好纪律素养与坚韧品格,得到领导一行充分认可。(图为学院领导慰问新生军训现场) 慰问期间,学院领导与新生深入交流,详细询问训练适应度、住宿饮食保障及健康状况,强调“军训是锤炼意志、塑造作风的关键环节,需在保障训练质量的同时,做好阴雨天气安全措施,确保身心状态稳定”,并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要求新生将军训中培育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转化为专业学习与创作的动力。党总支书记钱琳与教官团队沟通时,对其阴雨天气下科学施训、坚守岗位表示感谢,明确“需结合新生身体状况动态调整训练节奏,实现训练效果与安全保障相统一”。学院同步为新生配发矿泉水、运动饮料,切实解决训练期间实际需求。(图为军训学生领取学院慰问品) 此次慰问活动,既是学院践行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9-10
青春画笔绘振兴 大学生三下乡团队为无为福渡镇添彩
盛夏时节,自7月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艺术设计学院何德旭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梦军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热情与创意,奔赴芜湖市无为市福渡镇,以墙为卷、以笔为媒,开展了为期数日的墙绘实践活动。如今,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墙绘作品已在乡村角落绽放光彩,为这个夏日的小镇增添了别样活力。(图为团队合影) 调研走访,锚定创作方向 抵达福渡镇后,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实践。为让墙绘作品真正融入乡村、贴近民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梦军,艺术设计学院何德旭老师四天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深入走访村庄,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亲切交流,了解福渡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在走访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对美好环境与文化滋养的双重需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要论述,团队确定以“生态美、乡村兴”为主题,将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愿景融入墙绘创作。(图为走访调研过程) 艺术实践,勾勒振兴图景 夏日的乡村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队员们的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24
彩笔绘就非遗韵,青春助力乡村兴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有志青年实践团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与热情,踏上了前往湾沚区六郎镇政和村的“三下乡”之旅。在烟波浩渺的大港中,他们以画笔为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定格于村巷白墙之上。(图为团队合影) 在政和村,有志青年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了村干部、非遗传承人等,了解政和村基本村貌、产业特色以及非遗荷叶灯发展历程。在充分调研和沟通之后,实践队决定将政和大港周边的渔民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放荷叶灯,祈求平安的景象以墙绘的方式呈现。为了将墙绘传递“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的核心理念,有志青年队的团员们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完善,最终设计出一幅大港荷叶灯。 创作期间恰逢高温,青年团员们不畏酷暑,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勾勒轮廓、调配色彩、细节渲染等,每一步都力求精益求精,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背,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创作热情。(图为创作过程) 在青年团员们的努力下,非遗荷叶灯得以在墙面上全景呈现。村民纷纷驻足欣赏,对呈现的画面赞不绝口。“画得太像了!这就是我们政和的大港、政和的灯!”村民汤先生高度评价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24
青春妙笔绘鱼灯,非遗新韵焕蜀山
当朝阳洒落无为市蜀山镇的街巷,一群身着志愿马甲的青年学子正挥洒汗水,以画笔为媒,让古老的非遗“鱼灯”在乡村墙壁上灵动“游弋”。自7月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扎根蜀山镇,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鱼灯,开展主题墙绘行动。他们用艺术诠释乡土情怀,用青春点亮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校地协同、青春建功的动人篇章。(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妙笔绘灯影,非遗焕新颜。实践团以承载百姓丰收、平安、吉祥祈愿的无为鱼灯为核心元素,深入挖掘其民俗内涵。学子们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鱼灯文化进行创新性艺术转化。“我们希望能把鱼灯这一民俗‘翻译’得让更多人看懂、喜欢。”负责主视觉构图的2024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陈浩然介绍道。他们在设计中巧妙融入节日元素,力求画面既展现文化底蕴,又富有亲切感与时代气息,让沉睡的非遗在墙面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图为会议讨论现场) 丹心映赤诚,汗水润乡情。盛夏蜀山,日间气温常超35℃。面对酷暑考验,实践团成员们早出晚归,每天坚持在墙前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22
艺术设计学院学子三下乡:非遗“活起来” 养老院里“青春红”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庐韵心坊”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辅导员张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芜湖市三元养老院,为老人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传统庐剧、漆扇制作、京剧画脸谱等互动体验项目,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图为布置现场) 清晨,12名身着统一志愿服的大学生便忙碌起来。作为开场节目,学生陶强胜、孙恒馨身着传统戏服,以一曲《讨学钱》选段瞬间点燃现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庐剧,今天现场听,感觉特别亲切!”80多岁的王奶奶激动不已,热爱戏剧的她,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些孩子真用心,老人们很久没这么开心了。”一名护工感慨道。(图为团队成员庐剧表演) 非遗展示区更是热闹非凡。在漆扇制作台前,学生郑璐琪讲述着传统大漆工艺,在她的指导下,吴奶奶尝试亲手涂抹漆料,虽觉不易却成就感满满:“这比我想象的难,但很有意思!”另一侧,画脸谱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老人。志愿者们用画笔在勾勒京剧脸谱,并讲解色彩寓意:“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0页 到第
页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