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积极响应“雷锋月”活动号召,3月19日由艺术设计学院数媒2302班全体成员举办的一场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文化热情的 “徽韵剪纸行,志愿共传承” 志愿活动,为古老的徽派剪纸艺术传承注入了全新动力。(图为志愿者合照) 剪纸艺术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地位的确认,体现了剪纸艺术在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 活动当天,同学们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迅速投入到剪纸创作中。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与徽派剪纸传统技艺碰撞出了奇妙火花。大家将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剪纸图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同时,运用所学的专业设计知识,对传统徽派剪纸的构图进行改良,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图为活动现场)(图为志愿者作品展示) “徽韵剪纸行,志愿共传承”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大学生们亲身领略了徽派剪纸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相信在这些充满热情与活力




3月19日下午一场聚焦学术前沿的讲座——《中国帝陵石雕艺术的数字赋能与创新传播研究》国社科重点项目分享,在艺术设计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在学术与艺术领域成果丰硕的西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张辉教授担任主讲人,吸引了艺术设计学院众多师生前来聆听。(图为骆琼副院长主持会议) 张辉教授在学术和艺术领域成就斐然。他身兼数职,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摄影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还是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其个人荣誉众多,荣获教育部颁发的指导教师一等奖2项,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一等奖,索尼世界摄影银奖,陕西摄影奖等。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项,国家艺术基金2项,并主持文化部及省级重点等9项课题。同时,他出版教材及专著8部,艺术作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美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百余次,还前往土耳其、韩国及平遥等地举办个展9次。(图为张辉教授讲座) 讲座伊始,张辉教授介绍了《中国帝陵石雕艺术的数字赋能与创新传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3月19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视传2202班于陶然餐厅前开展“传承非遗,共建未来”志愿服务活动。运用在学习中制作的非遗主题的宣传海报和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热爱非遗文化,共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图为志愿活动现场) 活动前期,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作品展的筹备与布置工作,精心选择参展的海报作品,希望能通过现代化的演绎引导观众欣赏非遗之美。在展览期间,志愿者们化身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使者,为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详细的讲解服务。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每一幅海报中所蕴含的非遗元素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每一项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志愿者们还进行现场秩序维护、活动组织等工作,确保展览的顺利进行。(图为志愿活动现场)(图为全体合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




春染江淮,匠心涌动。为响应“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志愿精神”的时代号召,2025年3月16日,产品设计2202班团支部走进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繁昌窑陶瓷科技研究所,开展“指尖传匠心,窑火续流光”主题教育。通过实地参观、非遗体验等活动,青年学子以青年视角探寻非遗活化路径,以脚步丈量千年窑火文明,以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让千年窑火在守护中生生不息,让文化自信在传承中熠熠生辉。(志愿者于展厅前合照) “非遗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匠人精神的活态传承。”活动伊始,同学们在繁昌窑文化展厅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陶瓷文化之旅。作为宋代南方青白瓷的重要产地,繁昌窑以“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的工艺闻名于世。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繁昌窑从选土、制坯、雕刻到施釉、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展厅内陈列的宋代龙窑复原模型、青白瓷文物残片以及现代创新陶瓷作品,让传统技艺的厚重历史与当代设计的创新活力形成强烈碰撞。(志愿者们精心观摩馆内陈品) 步入繁昌窑遗址展厅,一件件跨越时空的窑器静述着徽州匠心的脉络。从宋代青白瓷




3月15日,在雷锋月的浓厚氛围下,动画2202班积极响应号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传承雷锋,弘扬非遗——弘扬芜湖铁画”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尽管天空下着小雨,但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手持精心制作的传单,走上城东街头,向过往的市民宣传雷锋精神与芜湖铁画的独特魅力,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为志愿者合照) 活动中,动画2202班的同学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手持色彩鲜艳的传单,芜湖铁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同学们分组行动,有的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向行人发放传单,有的则深入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用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讲述雷锋的故事和铁画的艺术。(图为志愿者向外卖小哥宣传铁画知识) 尽管小雨绵绵,但市民们的兴趣并未因此减弱。他们纷纷停下脚步,认真阅读传单上的内容,有的还与志愿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没想到芜湖还有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是了不起!”一位老大爷赞叹道。志愿者们则耐心解答市民们的疑问,讲述铁画背后的故事和传说,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这项传统艺术。(图为志愿者向外社区居民




为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于3月18日开展了二级督导听课阶段交流与指导活动。本次活动中,校院两级督导深入课堂,采取随堂听课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评估。(图为校院两级督导听课) 青年教师们精心备课,真实展示了各自课堂教学的风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督导专家们认真听取了多门课程,凭借专业视角敏锐洞察青年教师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助力青年教师精准改进。听课结束后,督导专家们与青年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反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教师们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水平,为青年教师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效果。(图为督导和教师、学生交流现场) 此次听课交流活动,不仅为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月17日,艺术设计学院产品2302班在陶然餐厅门口,举办了“植物拓染非遗体验”雷锋月志愿活动。活动以“传承非遗技艺,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吸引了广大师生参与,现场反响热烈。(图为志愿者合影)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提前准备好了锤子、木板、棉布及各类植物叶片。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将新鲜植物与布料结合,通过敲击将植物脉络印染在布料上,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同学们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棉布和布包上青苔的纹路与枫叶的轮廓交织,仿佛是大自然留下的“生命密码”。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亲手体验拓染技艺,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中“奉献、友爱、互助”的内涵。(图为活动现场)(图为活动现场) 非遗是中华文明的活态记忆,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两者的相遇,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也为精神传承开辟多元路径。志愿服务活动与非遗技艺的交融,正成为凝聚社会共识、传递文明温度的强大力量。(图为现场参与者制作作品留念) 产品2302班将专业特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艺术设计学院动画2302班的全体同学在九子湖公园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纸鸢绘春,非遗韵悠”的雷锋月志愿活动。活动将雷锋精神与非遗文化创新结合,通过纸鸢制作、文化讲解与公益实践,展现了青年学子在非遗传承中的独特担当,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图为志愿者合影)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九子湖公园指定入口处集合签到。随后,一场关于雷锋先进事迹的宣讲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同学们通过生动的讲述,重温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大家在活动中积极践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紧接着,通过了解纸鸢的起源、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意义,并呈现一系列精美的纸鸢作品,引发了大家对这一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图为志愿者在绘制纸鸢图案) 在纸鸢制作教学和放飞环节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完成竹篾塑形、绢面彩绘等工序,并融入动画角色、抽象几何等创意元素。随后,安全保障组的成员认真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并指导大家如何正确放飞纸鸢,一只只传统与潮流交织的纸鸢凌空而起,成为九子湖上空最生动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