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全面了解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艺术设计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期初教学检查工作。9月2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袁立庠、副院长钱琳、教学督导钱涛及学院其他教学管理人员陪共同深入教学一线,检查并了解学院期初教学工作情况。(图为院领导带队检查)本次检查主要围绕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展开,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从检查结果来看,任课教师备课充分,学生按时到课,班级课堂纪律良好,期初各项教学工作运行井然有序。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对教学环节的严格把控,提高我院课堂管理水平,以促教学工作质量逐步提升。(图为院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检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习时空,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以学校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为指引,以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艺术设计学院大力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学习投入、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索学习等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反思性成长。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固定的课表和教室。这种灵活性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其次,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海量的学习资料、在线课程和专家讲座,从而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和深度。再者,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能力,而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全面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



5月30日,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研室开展了探索我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路径会议。美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次研讨主要讨论了通过在美育课程中融入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提高审美水平,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议中,张洪亮老师提出,围绕美育课与社会活动、创意集市相结合思路,引入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如陶艺、丝网印刷、拼贴画、手工艺等来丰富美育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程兴趣。(图为教研室会议现场) 王雅微老师认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舒倩老师提出,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美育课的教学改革顺利实施,通过定期收集学生的作品、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班石教授认为美育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



5月29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赵虹主持召开“混合式课程建设教学思路”大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全体教师均参加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会上,赵虹讲述了混合式教学是未来的教学常态,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混合式教学的资源建设、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讲解,并就如何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给出明确的指导建议。(图为赵虹发言) 接着,由本年度担任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教师进行自己课程建设的汇报和分享,张灿、杨芳、孙美洁、施成、陶倩雯分别围绕自己建设的课程讲述如何进行课程建设,汇报完后,教研室的与会老师们进行了相互交流和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汇报分享) 通过此次混合式课程建设教学思路大讨论,对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启发,对混合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今后,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将坚定不移地加大课程建



5月29日下午,环境设计专业于A11党员活动室,召开沙龙活动,探讨应用型高校体系下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与实践途径。会议开始,环设教研室副主任陈阵老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提升项目化育人环境,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图为环设教研室会议现场) 随后,教研室各位老师围绕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杨小庆老师提出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内容中的全部知识进行打散重构,以基础知识、教学案例、项目实训等构成教学内容,以团队协作、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被调动起来,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课堂学习气氛浓郁。 王路明老师提出项目式教学能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课堂氛围很活跃。传统的授课方式,



为帮助新进老师进一步加深、了解学校教学理念、方法和思维,提升新老教师关于项目式课程的认知。5月29日下午,动画教研室老师们集聚A11N104材料实验室开展专业改革探索沙龙活动,基于项目式教学进行研讨。(图为研讨会现场) 会议伊始,动画教研室副主任史谦老师向新进老师介绍了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年级设置,并且就动画专业中混合式和项目式课程进行了大致介绍,同时向新进老师讲解项目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点以及课程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分享了去年我校项目式课程验收的情况。(图为老师讨论) 随后,许倩芸与陈玥老师就个人项目式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分享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许倩芸介绍了项目式课程的课程设计点和创新点的具体内容,通过项目式课程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二是陈玥讲述了自己的“工作室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划分不同工作室来设计项目,老师则作为甲方提出意见,发起学生匿



为了提高项目化教学教学质量,将项目化教学与混合式教学落到实处,完善产品设计教研室“老带新”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5月29日下午2点,产品设计教研室开展“贯通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应用研讨”在艺术设计学院影棚顺利开展,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会议由产品设计教研室负责人李广栋主持。(图为现场照片) 会议伊始,李广栋对于此次会议中关于“贯通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应用研讨”的具体内涵进行深入阐述,从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深入解析各门老师的项目化课程之间联系,并以《产品营销策划》课程为例,先做了项目化课程的抛砖引玉,表示:此次项目化教学的验收环节需充分展示项目化教学的落地情况,以实体模型效果和全套的营销策略落地为导向,完成此次的项目化教学验收,做到全方位展示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图为李广栋阐述现场) 接下来,产品设计教研室老师分别从自持的项目化课程角度出发,结合“贯通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应



5月29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张超老师带领数字媒体教研室的教师,举办了一场关于AIGC助力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改革的交流活动。会议开始,张超提出为了更好的推进AIGC融入数字媒体教学改革,思考如何将AIGC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运用中去,特意安排了范李敏和鲁炳辉老师发言,分享自身在AIGC领域的经验。(图为张超谈专业改革方向) 范李敏发言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目前教学中所运用的AIGC工具进行介绍:以Midjourney为主导的AI工具可以更快的让学生适应AI来辅助完成初级方案的生成,并展示了学生利用AIGC工具来完成的一些作业案例,提出了AIGC工具能够快速且相对低成本的解决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在创作初期所面临的表现力不足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对进阶的Stablediffusion软件,从AI生成图像的扩散模型技术解释了AI生成背后技术原理,再到整体界面介绍与运用的方法,对比Midjourney来说它的可操作性更强,但也需要更多的配置要求来达到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