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AIGC技术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于4月16日下午在艺术楼A11N209会议室举办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AIGC赋能下用户体验方法的有效融入”为主题的经验交流活动。(图为交流会现场) 本次活动邀请在互联网产品与体验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的高级工程师孙锋平老师前来讲座,讲座内容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AIGC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孙锋平老师指出,传统设计教育长期以功能性和技术性为核心,而AIGC时代的设计思维需转向“以人为中心”。通过案例分析,他强调用户体验(UX)不仅是设计手段,更是服务设计的全新度量标准。设计师需突破“千人千面”的标准化思维,构建“因人而异”的动态设计体系。 分享会中,孙锋平和教师们从教育模式转型、知识产权重构、技术与人性的平衡三个方面探讨了AIGC技术对传统设计教育的颠覆性影响。探讨教育模式如何从技能传授转向AI工具驾驭能力培养、AI生成内




4月16日上午,在艺术设计学院会议室召开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主持,副校长董方敏,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主任程玉林,教务处副处长孙怡川,教学督导钱涛及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参加期中教学检查会议。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建、骆琼,院长助理虞淑君、教学管理人员及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伊始,教学秘书黄秋妍汇报学院期中教学检查自查情况,对教学文件、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毕业设计、企业实习、教学质量等方面展开阐述。(图为期中教学检查学院自查汇报) 本次期中教学检查采取了抽取材料的方式,学院根据检查组的要求提前准备好被抽查教师的全部教学材料。检查结束后,检查组提出了相关问题。刘春静强调学生反馈问题需要调研,是否属实且问题根源在哪里。艺术设计学院所有课程和成果应围绕新文科建设展开。(图为会议现场)(图为检查组最后总结) 艺术设计学院2024-2025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圆满结束,学院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逐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院学习环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艺术设计学院于4月9日下午在A11二楼会议室举办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和学工团队的老师及大一至大三各班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陶涛主持。(图为会议现场) 座谈会上陶涛老师首先介绍座谈会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各级学生代表积极发言,发言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的使用问题、课程的设置问题、授课方式问题和实习考研问题等。教师们认真聆听了学生们的意见,积极与学生交流,并对问题进行了现场答复。(图为学生代表发言) 此次学生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交流意见的平台,也为学院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推动学院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有效推进与优质基地的合作深度,3月31日至4月8日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钱琳率队前往湾沚区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重点走访了湾沚区开发区管委会、荣基密封系统有限公司和芜湖古戈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走访期间,学院深入企业一线,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产品展厅,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和市场运营情况。企业负责人对学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就实习工作情况、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图为与荣基密封系统有限公司交流现场)(图为与芜湖古戈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交流现场)(图为参观企业展厅现场)(图为参观生产车间现场) 湾沚区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对学院的访企拓岗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院和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图为与湾沚区开发区管委会交流现场) 通过此次访企拓岗专项活动,不仅加深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还为学生们提




4月2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在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教学活动月评选活动。此次评选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青年教师教学片段三大核心项目,多位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踊跃参与,各教研室主任组成专业评审团队,共同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创新发展把脉定向。(图为宣读评分标准) 多元项目,尽显教学风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环节,参赛教师们充分展现了对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他们将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等思政内容巧妙融入艺术设计课程,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新思路。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项目则凸显了教师们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用。参赛教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升教学效果、拓展教学边界方面的巨大潜力,为学院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力。青年教师教学片段展示中,青年教师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呈现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他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展现




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3月27日下午,我校教学质量督导组开展专项听课活动,深入艺术设计学院课堂,对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周晨茜的《产品设计表现》课程、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师王皓成的《游戏场景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观摩与指导。 在《产品设计表现》的课堂上,周晨茜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开启了教学之旅。课程伊始,周老师巧妙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周晨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产品设计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营造了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氛围。(图为青年教师课堂展示) 在《游戏场景设计》的课堂上,王皓成老师则展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以实际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王皓成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复杂的游戏场景设计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探索




3月29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设2301、2302班志愿团队走进芜湖工艺美术厂,开展“雷锋月·非遗守护”志愿活动。张旭老师全程指导活动策划与实施,强调“非遗传承需理论与实践结合,让青年在体验中领悟工匠精神”。同学们与市级非遗铁画传承人滕恃勇深度互动,在锻打声与火星飞溅中探寻千年铁画技艺的匠心密码,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图为志愿团队合影) 以铁为墨,锻画千年 “铁画是以锤代笔、以铁为墨、锻铁成画的艺术。”滕恃勇手持45号钢锻造的工具,向志愿者们演示铁画制作工艺。从中国画稿到锻铁成型,需经过冷轧、叠焊、酸洗等十余道工序,方能在金属经纬间“绣”出国画意境与雕塑质感。活动现场,滕师傅挥锤锻打,火星如墨痕飞溅,一幅“火与铁的水墨画”渐次成型,引得志愿者连连赞叹。(图为滕恃勇师傅讲解铁画制作技艺)困境与坚守:非遗传承的当代命题 谈及铁画现状,滕恃勇坦言困境:“学艺周期长达三五年,市场恶性竞争挤压传统工艺生存空间。”他回忆,1991年通过招工考核进入工艺美术厂,三十余年坚守让铁




3月28-30日,“2025首届中国好创意思辨艺术与数字内容创新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设计、动画、数字媒体领域的顶尖学者、行业领袖及企业代表,围绕“思辨艺术与数字内容创新”展开深度对话,探讨AI时代下艺术与技术的共生共融,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长沙理工大学联合主办,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承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骆琼和视传教研室主任赵虹参加了会议。(图为骆琼和赵虹参加会议合影) 会上,骆琼和赵虹听取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长聘教授范圣玺的《设计的意义与意义的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席涛的《从AI到HI:谈生成式AI设计与媒介信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王小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艺术中心主任周越、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黄向东、上海青曈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许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等专家的主旨演讲。(图为王小松教授的主旨演讲)(图为席涛教授的主旨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