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扎实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帮扶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精准性,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实效,艺术设计学院组织辅导员、教师前往多地开展暑期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图为与家长交流) 走访中,老师们与家长亲切交谈,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收入来源以及目前面临困难,详细介绍了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以及我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适时宣传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勉励学生胸怀梦想,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实际行动感恩家庭、回馈社会,并认真聆听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图为与家长合照) 学院始终坚持资助育人初心,把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精准资助”工作模式,此次暑期家访不仅为学院更好地开展资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进一步推进资助政策精准落地见效,切实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为学院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提质增效赋能。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在安徽省评审阶段省级赛获奖:一等奖9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22个,共计获奖55项。根据竞赛办法,其中一二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在国赛结果中,艺术设计学院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本届比赛我校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图为团体奖证书)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15个省教育厅发文立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大赛始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届,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每年有1800所高校参赛,92%的985、一流大学和95%的知名设计院校参赛。大赛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理念,坚持艺术与技术并重、学术与公益并重,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设计,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计,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团




为了积极响应2023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的本领,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于2023年8月15日至17日开展“献小我,利大家”主题宣传教育志愿活动。本次活动在三天分别开展多个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指导,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主题明确,目标清晰,活动负责人与芜湖市弋江区铁桥社区相配合,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红色精神与社会意识,鼓励引导人们敬党爱党、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美好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想。(志愿者与指导老师合影) 2023年8月15日,志愿者来到铁桥社区带领社区孩子们开展“童心向党,童梦齐圆”红色小课堂。活动中,志愿者进行“半条被子一条心”视频宣讲,为孩子们解读红色革命故事,带孩子们感受军民鱼水情,引领孩子们学习红色革命精神。活动中,孩子们为“半条被子一条心”的故事所感动,切实体会到了党与人民不可分割的联系,立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目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2023年7月6日,在辅导员汪冰啸老师的带领下,动画2201班赴芜湖湾沚区城东安置区三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下午二时,迎着灿烂的阳光,动画2201班的志愿者们准时到达芜湖湾沚区城东安置区三期,本次活动以“关爱农村家园,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以农村老人与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践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服务人民、服务集体、服务社会,为建设美丽芜湖贡献青年力量。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人员与芜湖湾沚区城东安置区三期负责人积极沟通,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志愿者成员也相互鼓舞加油,相信自己能够良好的完成此次活动任务。(动画2201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准备会议)(动画2201班“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集体合影




为宣传非遗文化,深入研究乡村非遗文化保存和发展现状,探索文化赋能乡村共富的新路径,2023年7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非遗调研”小分队前往宣城市郎溪县梅渚古镇、伍子胥文化记忆馆、五猖馆、侯村祠堂等地,开展系列非遗调研活动。(图为成员合照) 7月17日,调研小分队来到郎溪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梅渚古镇和伍子胥文化记忆馆,对郎溪县古建筑保存和开发,尤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斐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伍子胥文化记忆馆,队员们以伍子胥的生平为视角沉浸式体验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解说工作,为当地文化宣传贡献青春力量。(图为参观梅渚古镇和伍子胥文化记忆馆) 7月19日,队员们前往非遗项目馆——五猖馆,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对跳五猖这一民俗活动进行了解和学习,展柜中陈列的面具见证着郎溪县的发展与变迁。随后,队员们走访附近村民了解跳五猖活动当前的保护与发展情况,并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村民对乡村非遗发展的疑惑与期望。(图为参观




为了加强党史学习,推动乡村振兴,宣传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怀着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浓厚兴趣,青春小队实践团于7月11日踏进了充满红色历史韵味的独山镇,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和宣传。 独山镇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镇,不仅是新中国十六位开国将军的诞生地,并且还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革命遗产。 青春小队实践团队首先到达六霍起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独山镇的红色历史,以及数位烈士的英雄事迹。看着墙上一位位烈士的照片以及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的年代,体会到了种种苦难与艰辛。随后,团队成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做了向导,向他们介绍各位烈士的事迹以及这段难以忘却的艰苦革命奋斗史。(图为队员宣讲革命史照片)(图为队员参观纪念馆照片) 最后,团队通过走访调查,深挖红色文化、乡俗历史,并结合乡村新貌,在独山镇井盖上创作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绘画作品,获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系列绘画作品体现了独山镇的美丽风貌和深厚文化,团队成员希望能够借此方式大力宣传独山镇独特的红色文化。(图为队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艺术设计学院结合学院育人体系和专业特色,以艺术助农、推进乡村振兴为实践背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于7月10组织“先行队”前往易太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墙绘创作活动。(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活动开始前,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深入了解易太村当地发展和文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将风土人情与乡村振兴融入墙绘主题,力求贴近村民生活,彰显易太村文化精神。(图为团队成员风貌) 活动中,队员们热情高涨,不惧酷暑,以墙为布、以笔传情,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乡村建设贡献青年力量。在一次次墙面清理、刷底、起稿、弹线、上色等工作中,队员们不断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将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地农业特产、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等内容一一呈现,为乡村文化建设增添活力。吸引当地村民驻足欣赏,纷纷为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图为绘画过程) 在墙绘活动之余,队员们也在村中对祖国未来的花朵进行防溺水健康安全教育,并开展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孩子和家长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7月上旬上午艺术设计学院“关爱空巢老人,为爱护航”乡村振兴促进团实地考察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收集资料,以及老人的生活习惯。实践队随后又前往阳光社区广场,由辅导员陶涛带领,团支书徐王静协助,开展送爱心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之“关爱空巢老人,为爱护航”志愿服务调研团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以倡导关爱空巢老人的道德风范为重点在乡村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志愿者们还提前准备了鸡蛋、抽纸等慰问品以及各种游戏道具,与老人一同互动交流,为老人们带去欢声笑语。(图为活动现场) 此次志愿者活动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的空巢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达到了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