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
2025-11-21
近日,由学校学生处(团委)主办的“青春奋进显担当,实践归来话成长”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会圆满落幕。艺术设计学院三支实践团队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与鲜明的专业特色脱颖而出,共斩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充分展现了学院学子以艺术赋能基层、用实践践行担当的青春风采。
本次评选会在A32一站式学生社区举行,副校长章敏凤及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相关人员担任评委,来自全校的19支优秀团队通过PPT展示、视频展播与现场答辩展开激烈角逐。评委围绕实践创新性、社会实效与专业融合度等维度进行综合评议,艺术设计学院“艺路生花”实践团获二等奖,“艺脉先锋队”“锦鳞绘梦・无为传承实践团”获三等奖。
由张旭老师指导的“艺路生花”实践团,以芜湖市花桥镇东门渡村为实践阵地,紧扣“文化传承与设计赋能”主线开展多维实践。团队深入挖掘当地陶艺文化与红色历史,创作融合陶纹、将军元素的主题墙绘美化乡村空间,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并为青虾、丝瓜等特色农产品设计融入传统纹样的电商包装,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赋能的双重价值。实践期间,团队的乡村服务行动分别受到国家级中国青年网、省级媒体安徽青年报关注,先后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绘古村助振兴,信工学子赋能东门渡》《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团队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和《一支画笔 绘出陶乡振兴新画卷》为题报道,详细记录团队实践过程与成果价值。

(图为艺路生花实践团暑期实践合影)
胡亚男老师指导“艺脉新锋”实践团在“三下乡”活动中表现亮眼。团队一行20人奔赴芜湖市湾沚区新丰村,以荷叶为主题精心创作墙绘作品。他们将艺术设计专业优势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用创意笔触为乡村添彩,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厚植乡土情怀。十余天的实践里,团队始终以 “专业赋能乡村” 为导向,从对乡村振兴的抽象认知,到通过与村民的朝夕相处,真切感受到艺术服务基层的价值,真正将 “设计为民” 的理念融入专业学习。

(图为胡亚男老师带队考察)
羊洋老师指导的 “锦鳞绘梦・无为传承实践团”,聚焦国家级非遗无为鱼灯的活化传播,将艺术设计专业优势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盛夏时节,团队成员顶着 35℃以上的酷暑,在无为市蜀山镇开展实践工作。从前期勘察墙面、进行找平与防潮加固,到深入挖掘鱼灯文化内涵 —— 提炼传统鱼灯的纹样、色彩与象征丰收的祈愿元素,再以现代艺术语言重构设计、细致勾勒线条,每一步都倾注专业心力,最终完成百余米主题墙绘。实践中,团队从对非遗传承的抽象认知,到通过与村民朝夕交流,了解鱼灯背后的民俗故事与乡土情感,真切感受到艺术活化传统文化、服务乡村的价值,既让古老非遗 “游” 入乡村街巷、丰富了乡村文化景观,也锤炼了专业本领、厚植了文化传承情怀。

(图为锦鳞绘梦・无为传承实践团暑期实践现场)
三个团队的成果是学院“以美育人、服务社会”理念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院将依托实践基地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基层中持续绽放。

(图为二等奖颁奖现场)

(图为三等奖颁奖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