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详情页
青春执笔绘陶乡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路生花”团队赋能东门村振兴
艺术设计学院 2025-07-06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路生花”实践团队深入芜湖市花桥镇东门村,以陶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开展非遗活化、红色墙绘、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多元实践,探索“非遗+文创+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以陶为媒:文创设计唤醒千年窑火

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和平带领下,团队首站探访仅存框架的古陶窑遗址。“窑火已灭,传承未断”成为队员们的共同信念。产品设计组挖掘陶文化元素,开发出“长征路线图”陶瓷拼图、红色故事陶刻书签等系列文创,将破碎陶片转化为参数化艺术设计素材,推动“陶+”创意落地。李和平表示:“青年学子用现代设计激活传统文化,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创新实践:团队融合陶艺纹样与红色基因,设计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成果转化:“陶韵红飘带”等设计元素未来将应用于农产品包装,延伸产业链条。

1.JPG

(图为团队考察古窑遗址并研究陶片特征)

 

二、以墙为纸:红色壁画凝聚乡土精神

艺术设计组选取村屋墙体创作《薪火》主题壁画:左侧窑火映衬五星,象征红色基因扎根乡土;右侧青瓷纹路化作稻浪,展现产业特色;中央篆刻“永远跟党走”,凸显信仰力量。壁画巧妙将红色标语转化为陶瓷釉色装饰,使革命精神具象可触,成为乡村文化新地标。“墙绘不仅是艺术,更是青年与历史的对话。”指导老师张旭说。

2.JPG

(图为《薪火》主题壁画创作调研现场

 

三、以农为基:设计赋能农产品价值链升级

团队调研东门村蔬菜大棚与青虾养殖产业,发现优质农产品因品牌缺失难以溢价。产品设计组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视觉焕新:为番茄、青虾等设计电商友好型包装,用清新色彩传递“鲜”感;

文化赋能:融入陶艺纹样、水乡元素,提升地域辨识度;

品牌构建:创建统一标识,助力农产品打入线上市场。

养殖户反馈:“学生设计的包装让产品更有‘面子’,期待打开新销路!”

3.JPG

(图团队调研蔬菜大棚


4.JPG

考察青虾养殖塘)

 

四、陶火新传:校地共筑振兴长效路径

  本次实践形成“非遗活化+文创赋能+艺术乡建+产业助力”融合模式。团队与东门村达成三项成果:文化传承:建立陶艺文创设计素材库,为后续产品开发提供资源;产业联动:农产品包装方案将交付村集体,预计年内投产;基地共建:将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推动校地合作常态化。队长王同学感慨:“触摸陶片时,千年匠心与青年创新在此刻共鸣。”

(图为“艺路生花”团队在东门村合影)

 

五、丹青匠心绘云端:校地共振育长效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持续探索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范式近三年组织20余支团队深入安徽乡村,开展墙绘、非遗文创、电商包装设计等项目。正如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钱琳所言:“青年要将专业实践写在乡土大地上,让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