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由安徽财经大学与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安徽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围绕安徽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建率领学院骨干教师团队参会。
上午为主旨报告环节,东南大学徐子方教授、安徽大学宛小平教授等知名学者分别就数字时代非遗保护、中西美学比较等议题作了精彩报告。
(图为我院参会教师会场合影)
在下午的分场研讨中,我院教师团队表现尤为突出。数字媒体教研室汪先敏老师在主会场发表了《基于新媒体背景的傩戏APP界面交互设计研究》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徽派建筑、新安画派等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UI设计相融合的创新实践。
(图为汪先敏分享演讲现场)
产品设计教研室刘富营老师在第三分会场的发言《AIGC时代下安徽蚌埠花鼓灯艺术传承与创新》则聚焦技术赋能,她分享了团队在蚌埠花鼓灯艺术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AIGC赋能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重构让安徽蚌埠花鼓灯艺术“活”起来。利用3D建模技术对安徽蚌埠花鼓灯艺术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建模,并结合AI图像识别与修复技术,使其重现光彩。
(图为刘富营分享演讲现场)
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张超老师提交的《合肥火笔画应用传承策略》论文在分会场引发热议。该研究提出“非遗+研学+数字”的立体传承模式,通过建立火笔画数字博物馆、开发AR体验课程、组织创客工作坊等方式,让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图为张超分享演讲现场)
周建作为第三分会场的评议人,评议了分会场的文章,并表示此次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传统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艺术”的特色发展路径,重点建设传统艺术数字化实验室,与更多文博机构开展合作,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图为周建发言)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近年来持续深化“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在传统艺术数字化、非遗创新设计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承担多项省级以上相关课题。此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也为后续的校际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