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主题召开专题研讨沙龙,沙龙由教研室主任张超主持,沙龙就AI技术革新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沙龙伊始,张超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指出:“当前生成式AI已渗透影视制作、交互设计、虚拟现实等各个领域,专业教育必须构建‘技术+艺术+AI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随着大模型的迭代,数字媒体行业AI技术应用岗位需求增长迅猛,同时要看到符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这一现状对专业教学改革提出迫切要求。”
(图为沙龙交流现场)
范李敏老师从课程体系重构角度提出具体方案:“我们正在推进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的课程群建设,在传统三维建模、游戏交互设计、影视特效课程中增设AIGC工具应用模块。据悉,新版培养方案将AI相关课程占比提升至35%,同时引入行业认证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
研讨环节中,汪先敏老师分享了校企合作项目经验:“通过与科大讯飞、芜湖东昊等企业共商共建,培养人才,学生已参与开发多种AI辅助的传媒项目,涉及音乐、视频、游戏等产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项目化教学成果初见成效并值得继续推进。”曹园园老师则强调美学素养培养:“我们正在构建AI艺术设计案例库,在工具教学之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意决策能力。”
沙龙最后形成三项共识:一是构建“基础技能-核心能力-创新素养”的阶梯式培养模型;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三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学期根据技术发展调整20%教学内容。
此次研讨沙龙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据悉,教研室将深化AIGC使用效果,继续结合学科竞赛、横向课题等项目,以赛促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人工智能时代输送具有数字素养、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媒体人才。
(图为沙龙交流现场)